正信网  注册 | 登录 | 佛教词典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请佛到桌面
 
烧香图解 我要烧香 我要拜佛 我要放生 我要祈福 我要祭祀 我要忏悔 我要禄位
台湾信和寺

信和禪寺原名「信和堂」,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 ( 一八九六 ) ,據寺內「信和禪寺沿革誌」記載:「 ….. 本寺之淵源,溯至佳里區域蚶寮,遷建於西港現址,號曰信和堂。初代堂主黃普崇公,第二代王普鐘公,第三代黃普進公。由民國丁卯年 ( 一九二七 ) 移建以來,歷經五十有餘年,從茲奉佛之信徒日逐增加,堂中之法務益見進展,迨普進公歸西後改稱信和禪寺。因當時佛殿頹舊狹窄,況參拜者日眾,遂於民國乙未年 ( 一九五五 ) 葭月廿一日起興工重建三寶殿,至民國丁酉年 ( 一九五七 ) 十一月完成,費時三個多年。在建築中逐次改修山門、西歸堂、藏經樓等等之工程,徹 ( 淨 ) 公已完成向平之願,此時年紀老邁自忖必須退隱靜養,在民國五十三年二月聯合信徒代請禪妙法師繼任住持,後再增建東西室二樓,何奈身體羸弱不堪勝任自願退休讓賢,於民國六十四年中秋,聘請同寺悟乙法師接任厥職,未幾,為適應時代非擴大不可,到於民國六十六年晚秋擇吉奠基,重建三寶殿、增蓋東西室三樓,又在困難中訴請於法院,以新台幣伍拾壹萬元索回寺前之家屋五間,改建講堂、圖書室、山門等,配合時局引人步入正確之路,斯乃佛教公益事業之表現。幸佛祖之洪庥暨寺眾幫一臂之力,又承十方善信樂助之下,短短四年間促使整個寺院貌然一新完成美舉。今也睹其殿宇隻巍峨瑰麗,身臨聖境使人俗慮皆消之感,堪一所之教化道場焉,茲為感念壇那之後德,爰將樂捐之芳名勒石永垂,不朽云爾。釋悟乙立碑。」

  信和禪寺是再民國三十二年正式聘請徹淨老和尚晉山為第一任住持,也是信和禪寺由齋教轉為佛教的開始。徹淨老和尚晉山以後,陸續增築西廊、齋堂,以及圓明寶塔,民國四十四年重建三聖殿,四十六年竣工,並重修山門,增建四垂亭,四十七年元月落成。民國五十年元月增建藏經樓,五十一年三月落成。當年藏經樓落成,由台南竹溪寺所是的「民國第一壬寅年桐月」的匾額乃高懸樓外,而壬寅年即是民國五十一年。

  徹淨老和尚奠定了信和禪寺的發展基礎,其生於清光緒一十三年 ( 一八八七 ) 台南縣人氏,早年曾習漢學,二十一歲時於台南開元寺出家,後遊歷大陸鼓山、南海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以及杭州、泉州等名剎寺院,民國十一年歸台後任開元寺監院,曾任台南縣佛教理事長、台南縣佛教支會理事長等職務,民國六十四年圓寂。

  第二代:禪妙法師,第一任徹公在完成重建修改之願後,因自忖年邁,必須退隱靜養。故於民國五十三年二月聯合信徒代表即寺眾聘請台南竹溪寺禪妙法師為繼任住持,

  師乃台南人氏,民國二十九年出家,曾任教竹溪佛學院,並任竹溪寺之客、庫頭、台北觀音山等要職,師任職一向盡心盡力絲毫不苟。五十七年建築東西廂房及功德堂,六十四年因身體羸弱不堪勞累,自願退休,民國八十年往生,享年六十五。

  第三代:悟乙法師,民國二十一年生,台南縣人,皈投台南竹溪寺眼淨和尚座下。民國六十四年中秋晉山,六十六年重建大雄寶殿,茲蓋東西廂房三樓,並改建山門等,因承十方善信踴躍樂捐及寺眾鼎力協助,故在短短四年即使整個寺貌莊嚴巍峨,為南縣一難得教化道場。師於八十四年因肝癌往生,享年六十三。

  第四代:峰淨法師,民國十年生,早年日本禪專畢業。回台後,任教開元、赤山佛學院,教導學生甚嚴格,師平日手不釋卷,於禪教俱有深研,深得學生愛戴、尊生,後辭教職。先後應蚶寮慈德寺、佳里弘福寺聘為住持。民國七十七年住錫西港信和寺,師領眾一向秉持身教重於言教之原則,事必躬親,故甚得寺眾敬仰護持。

  第五代:意定法師,即現任住持,雲林縣人,民國三十四年生,五十三年禮楠梓慈雲寺中妙法師座下,五十六年台中慈明佛學院畢業後,即應第三代住持禪妙和尚之請,擔任書記一職,迄至六十四年改任副寺,七十七年轉任監院,七十九年擔任台南縣佛教會理事。師上任後積極推展僧眾與信徒之教育,先後開辦五臄國、台語佛學班,對於佛七、朝山、鄉間佈教也不餘遺力。師擅長散文詩,教導徒眾強調修行不離生活。

  信和禪寺大殿前右廂氏藏經樓,由原來的兩層加蓋至三層,大殿後右方是西歸堂,大殿內供奉華嚴三聖,整個大殿雖是從民國六十六年重建,但卻落成於民國七十年,為今信和寺之完整寺貌。